全科社工工作制度(精选5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分配功能。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科社工工作制度(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全科社工工作制度1一、轮值制度:着力推动社工素质培养“成长、提升、领雁”三大工程,落实岗位定责和技能培训,探索从“专才”转向“全科”,建立“一人多岗”责任机制,培养“一专多能”全科社工,进一步扩大社工管理效能。每天轮流安排2名社工负责“全能”窗口“柜员制”服务,2名社工负责AB岗机动轮值,明确“坐班”工作要求,规范考勤管理和请销假制度。整合原来分属各口的党建、劳保、计生、城管、综治、民政等服务项目,采取综合培训和分类指导,提高社工掌握各线政策和服务技能的全面性。
二、综合受理制度:全科社工岗由社区工作者轮流担任,两人一组,对大厅当天工作全权负责,主要负责工作人员的形象仪表、纪律规范、作风效能和办事大厅的环境秩序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同时负责办事群众疑难问题的询问解答、现场投诉的及时处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遇重大问题及时向社区负责人汇报,并应负责做好当天的工作记录。全能社工岗人员应适当提前上班、延后下班。
三、来访接待制度:工作人员应服饰整洁、热情礼貌,言行得体,态度和蔼,耐心解释和答复问题,按照“来有问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的“三声”服务标准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为居民群众前来办事提供宽松、愉快的环境。
四、首问责任制度:居民群众到服务大厅办事、求助、咨询等,当天的全科社工岗工作人员作为首问责任人,进行服务或办理,严禁任何形式的推诿,敷衍应付。
五、一次性告知制度:接受居民群众办事咨询,应一次性告知其所办业务所需资料、办理程序、完成时限等,不能办理的要说明原因,避免办事居民因社区服务不到位而产生不必要往返。
六、办事承诺制度:对居民群众要求办理或代理的服务事项,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办结,急事急办,对不属于服务大厅办理的事项,应向当事人说明清楚。
七、AB岗工作制度:设置两个全科社工岗窗口,A岗承担人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B岗承担人为该职位的备岗责任人,当A岗承担人因出差、开会、休假等情况离岗期间,由明确的B岗承担人代替其履行职责。
八、情况报告制度:工作人员在接待受理居民群众求助服务时,要认真做好登记工作,做到一事一记,定期汇总分析人民群众求助情况,每月向社区负责人报告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九、登记归档制度:工作人员应根据职责要求,及时做好日常台帐登记工作,并适时整理归档。
十、作风、效能和廉政建设: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业务知识,精通相关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在工作时间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有违工作纪律的事项。应认真履行职责,遵守规章制度,做到廉洁自律,自觉接受监督,特别是不得借工作之便向办事对象索要财物,接受请托,违法办事。
全科社工工作制度2“全科社工”是指打破原来的条块工作壁垒,让社区工作人员熟悉掌握全部社区管理服务事项,从“专门专岗”转变为“全科全能”的多面手,实现居民办事“只需跑一趟”的服务模式。为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精细精准程度,提升社区为民服务效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努力实现社区工作面向基层、紧贴民生、服务群众,现就推动实施我区社区“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9〕5号)、《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皖发〔2018〕3号)、《安徽省城市社区网格员管理办法(试行)》(皖民基字〔2016〕23号)、《关于在全市推行“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的意见(试行)》(蚌办发〔2019〕18号)等文件精神,在全区推行“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有效解决社区工作人员定岗业务单一、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有效增强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二、工作目标
充分运用我区七个试点社区和龙子湖区“全科社工”服务管理模式试点成果,按照“便捷、透明、高效”的原则,坚持“分步实施、全面推开”的路径,在2019年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区27个社区全面推行“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力争年底前实现全区城市社区“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全覆盖,同时推动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试行“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形成统一的服务规范,建立统一的培训流程,开展统一的绩效考核,逐步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结构合理的职业化“全科社工”队伍,形成“开放式办公、一门式受理、一口清导办、全科式服务”的社区服务管理新机制。
三、主要任务
(一)明确岗位职责。由社区综合窗口“全科社工”负责受理上级交办的各项事务,接待居民政策咨询和处理居民申报办理的各种事项等,其他社区工作者协同完成无法即时办结的转办事项和服务群众的其他事项。各乡街应根据本辖区实际情况设置“全科社工”岗位,明确相应职责,确保综合窗口岗位以外的工作人员全部下沉社区网格,全面履行网格员采集基础信息、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巡查社会治安、帮扶特殊群体、宣传政策法规、代办公共服务、协管社会事务等工作职责。
(二)培养“全科社工”。加大“全科社工”培养力度,第一阶段可通过社区现有工作人员选拔转化的方式,确保每个社区三种岗位均先培养出2-3名业务工作熟练、吃苦耐劳、协调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全科社工”,已获得全国社会工作师或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的优先考虑。运行3-5个月后,逐步实行全员“全科社工”制度,全体社区工作者均需要具备“全科社工”能力。试点期间可按照个人素质情况,有侧重地将社区工作者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可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轮岗。各类社区工作者全部纳入“全科社工”队伍进行统一管理。民政部门对“全科社工”人员进行备案管理,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三)完善工作制度。根据《社区管理服务事项操作规范(试行)》(附件1)和《社区管理服务事项办理清单》(附件2),明确“全科社工”的服务事项和服务流程,逐步完善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错时上下班、AB岗等工作制度,提高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水平。试点期间不同岗位可按“全科社工”各自特点相对固定,后期逐步实现岗位常态化轮转。制定群众信息反馈、督查通报、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 ……此处隐藏5309个字……“整合不是替代”,厘清综治中心与综合服务中心的关系,厘清网格与村居(社区)的职责边界,梳理村居(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长、网格员等的职责清单,促进网格工作与基层执法、公共服务工作有机融合。
(三)强化信息支撑,推进平台体系建设。一是建立三级联动网络平台体系。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求,建立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联动网络平台体系。组建市级管理指挥调度中心,负责全市网格管理、指挥调度和监督考核。市辖区可依托市级平台,将管理事项纳入市级网格化管理系统。成立各县(市)、乡镇管理服务指挥调度中心,打造网格信息汇聚——派分处置——跟踪监督处理“闭环”,确保管理监督不缺位、执法行为规范化。二是积极打通数据信息壁垒。以社会治理“一张网”为基础,对接“12345”政务服务热线、“雪亮工程”、政务服务平台等,加大网格内信息采集和整合力度,做到一人采集、多人共享,一部门录入、多部门共用。市里要积极与省级部门沟通,打通部门之间的数据通道,实现信息整合和数据互通。
(四)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多元参与治理格局。一是组建专业化网格员队伍。健全网格员选聘机制,通过职能叠加、人员转岗、公开招聘等,加强网格员配备。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在基础较好的县(市、区)可建立专门负责网格员队伍运营的公益类社会组织或管理公司,在基础偏弱的地方可采用村社干部兼任网格员的方式。入网相关部门要定期专业辅导,帮助网格员熟练掌握相关业务知识,做到“一专多能”。二是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网格化治理。组建社会化的群防群治、志愿服务、公益组织等队伍,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事项,由社会组织依法提供,政府要加强监管。加大宣传力度,探索建立义务网格员和志愿网格员制度,努力实现“人人都是网格员”。三是建立基层综合执法队伍。一是统筹城市综合执法。在区划调整的基础上,理顺市、区、街道三级政府城市治理体制。合理分配三级政府的事权财权,发挥市级统筹决策、区级综合管理、街道治理服务的职能作用。二是分类推进县(市)域综合行政执法。县(市)级按照“一个领域一支队伍”原则,对执法职能相近、执法对象相同、执法方式相似的执法部门进行机构和职能整合,归并和保留必要的专业执法队伍。三是组建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机构。按照“一支队伍管执法”原则,整合现有站所、分局执法力量和资源,组建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
(五)完善体制机制,推进长效管理。一是建立网格事项准入机制。一方面,要制定部门业务事项下沉程序和标准。对入格事项严格梳理、审核,按照“成熟一批,纳入一批”,根据服务能力,因地制宜地将适宜网格化管理的工作纳入网格。另一方面,要加强入格事项的动态管理。结合群众反映或咨询比较集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完善入格事项,确保网格化工作细化到位、群众满意。二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结合原则,统筹相关经费资源,将各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建设、运行和工作经费、网格员薪酬(补贴)等纳入财政预算。探索公益项目基金等多元化投入分担机制,拓宽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资金来源渠道。合理确定网格员的劳动报酬、工作补贴和绩效奖励,确保留得住人、管得好事。三是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健全完善发现问题、流转交办、协调联动、研判预警、督查考核等综合指挥工作机制,实现基层管理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运转。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事件流转处置机制,及时对各类信息事件进行流转处置,不得将应由乡镇(街道)或部门处置的事件流转返回到网格并交办网格员处置。四是完善考评机制。建立网格员队伍监督考核机制和部门服务管理工作监督考核机制,形成分级考核、分类考核、量化考核并行的监督考核体系。
结合群众对网格员的评价意见,加大民生服务方面的权重。规范信息报送和现场巡查制度,设置不纳入“办结率”考核事项,以考核指挥棒引导网格工作转型。将考核与报酬挂钩,适度拉开档次,确保网格化服务管理优质高效运行。
全科社工工作制度5为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群众办事环境,南通市通州区积极推进基层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建成标准统一、运行高效、上下联动、服务一体的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
业务建设标准化。一是坚持“一门对外”。按照“应进必进”“能进必进”原则,各镇(街道)直接面向企业、群众依申请办理的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包括区级赋权事项),公安、税务、自然资源等部门设在镇(街道)的服务窗口和水、电、燃气、有线电视等民生服务窗口全部进驻为民服务中心,纳入统一管理,做到“只进一扇门、能办所有事”。二是实行“一窗服务”。深化审批流程再造和政务服务创新,建立健全基层全科政务服务机制,实现“一口受理、一窗通办、集成服务”。积极探索镇级“一件事”服务,对涉及多个条线、部门共同办理的镇级政务服务事项,梳理整合业务流程,归并精简受理材料,按“一件事”服务流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流转,实现“一件事一窗办”。三是实现“一网通办”。积极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推动镇(街道)、村(社区)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入驻江苏政务服务网,并在网上公开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对材料单一、流程简单的服务事项开辟在线办理通道,实现全程网办。积极探索有条件的镇(街道)在江苏政务服务网上开设旗舰店,接入特色服务项目。
队伍建设标准化。一是整合人员建队伍。配足配强为民(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建立专业化的基层政务服务队伍。推行“全科社工”服务模式,注重全科社工的选拔、教育、培训和管理,切实提高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由“一专多能”向“全科全能”转变,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帮办代办优服务。建立帮办代办队伍,开设帮办代办窗口,对有需要的群众提供专业上门办、延时办、假日办等全方位的贴心、便捷服务,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三是群众评价提效能。落实好江苏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在服务窗口设置线下评价器或线上评价二维码,引导办事群众积极参与政务服务评价。严格对待群众评价意见,及时亮晒“好差评”结果,实现 “服务—评价—奖惩—优化服务”闭环运行。
大厅建设标准化。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建设是覆盖全区、上下联动的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通州区今年以来十分重视和支持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工作,从人员力量、事项进驻、办公场所、工作经费等方面持续加大对为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和保障。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分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分批推动辖区内13个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以置换、改(扩)建等方式,对现有实体服务大厅进行标准化改造升级。新升级的服务大厅均按照区政务办的统一要求,合理设置咨询服务、等候休息、窗口服务、自助办理、后台办公、政务公开、便民服务等功能分区,并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努力打造更加高效便捷舒心满意的政务服务环境。
下阶段,通州区将继续着眼于遵循“依法行政、规范运行、利企便民、勤廉高效”的基本要求,从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对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督促指导,逐步推动全区便捷、高效、优质、规范的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