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方案1为落实杨浦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切实提升杨浦区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实效,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印发〈上海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方案〉的通知》(沪分减联办〔2017〕7号)文件精神、结合杨浦区校园实际情况,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现结合我校实际,就推进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生态校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为要求,以“科学规划、全员参与、整体推进”为工作原则,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引导全校师生树立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活理念,创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提升学校的整体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
1、逐步完善校园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置体系。
2、逐步实现校园垃圾源头减量,科学分类,无害处理。
3、努力形成全体师生积极践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管理和监督,提高责任认识。
学校成立生活垃圾处理分类领导小组,组长:蒋鸣,组员:王晖、李佳盈、王玮、唐红蓓、各班班主任。
各班级要明确职责,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要将其作为评选文明先进班级的依据之一,积极做好实施和推进工作。
学校大队部行为规范日常检查将此项工作纳入各班级检查评比中,确保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有序推进。各班班主任作为班级垃圾分类指导员,负责本班的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日常宣传指导和管理、监督和检查;各班劳动委员担任班级垃圾分类“绿色小卫士”,负责监督本班的垃圾分类处置情况。
每天定时定点投放垃圾,中午12:15——12:25;下午16:40——16:50,(个别班级放学晚,班主任派指定同学投放垃圾)
每天有一名学管会学生在指定地点督促各班完成垃圾分类的投放,同时对每班的垃圾分类进行登记。
(二)加大宣传和投入,完善设施设备
开展专题宣传活动,提升垃圾分类知晓率。通过专题午会、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宣传栏、倡议书、电子屏幕等多种形式开展垃圾分类普及教育,强化师生垃圾分类减量意识,提升知晓率。
多途径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努力提升垃圾分类践行率。开展“光盘行动”,值日教师、团队干部组成检查团,每日对各班午餐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学生避免“舌尖上的浪费”,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倡导学生争做“光盘行动”的践行者、推广者、监督者,促使全校上下形成一种厉行节约、弘扬节俭的良好氛围。
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手抄小报、倡议签名、微视频评选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垃圾分类减量的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倡导节约、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带动家庭、社区关注垃圾分类减量,并积极配合、参与学校的相关活动中,携手共建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的美丽家园。
(三)加强垃圾分类意识,明确垃圾分类标准
积极引导全校学生提升垃圾分类意识,根据生活垃圾来源、成分构成和目前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四类。
1、可回收物:指生活垃圾中未污染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垃圾,如纸类、塑料、玻璃和金属等。
2、餐厨垃圾。指居民家庭生活和宾馆酒店、机关团体及企事业单位食堂产生的有机易腐垃圾,具有含水量高、易被生物降解、产生臭味、产生渗沥液等特点。主要包括:废弃和剩余的食品、蔬菜、瓜果皮核、茶叶渣、废弃食用油等。
3、有害垃圾。包括生活垃圾中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物质,具有易燃性、腐蚀性、爆主要包括:废电池、日光灯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过期药品、废化妆品以及电子产品等。
4、其它垃圾。包括除餐厨垃圾、有害垃圾以外的其他所有生活垃圾,含大件垃圾等。大件垃圾指体积大、整体性强,或者需要拆分再处理的废弃物品,如废旧家具用具、废旧大件电器等。
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方案2我校初中校区有37个班级,1700多名师生员工,每人每天都要产生一些垃圾,如废纸、旧书报、食品包装、厨余物品等,其中以废纸最多。这些垃圾如果混杂在一起被运走,一方面是对资源的浪费,如废纸、塑料等完全可以再生利用,另一方面,垃圾中有可能混有少量有害物品(如废电池),会造成环境污染。另外,少数学生平时乱扔垃圾,既影响校园环境,又会养成不良的习惯,这也不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一、指导思想
学校在“发展循坏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想指导下,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使垃圾分类回收长期化、规范化、制度化。同时让学生的良好习惯影响家庭和社区,为我区实施垃圾分类打好基础。
二、组织机构
为了做好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主任:谢昱圣
副主任:
委员:潘丽云雷建平邓永和陈福舂邱菁各年级中心主任
志愿者:班主任、物管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班级卫生委员、校园啄木鸟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垃圾分类工作,并负责制定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方案及日常具体工作。
三、责任分工
1、学校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统一部署相关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宣传动员、保证推广及分类工作所需经费。负责信息报送、阶段工作总结等。
2、工会负责对教师的宣传教育,检查各部门工作完成推进情况,负责教师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
3、政教处负责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保证学生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并组织学生志愿者等对师生投放垃圾的分类情况进行督促。除进行垃圾分类宜传外,重点将宣传倡导绿色健康和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减少垃圾产生。
4、总务处负责设置垃极分类箱,督促垃圾回收部门进行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清运工作。
要求室外垃圾桶三年更新。垃圾袋每年发放,宣传设施五年更新维护。
5、班主任负责学生日常分类考核,制定班级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确定物品申报、领取和管理人员比并督促卫生委员做好日常值日和检查、记录,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四、工作步骤
(一)第一阶段为宣传教育、启动阶段
主要内容:
以宣传 ……此处隐藏2291个字……一致时,采用加贴分类标识的形式进行规范,逐步自然淘汰更新。
5.开展绩效评估。要及时总结垃圾分类推进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对阶段性的工作及时做好绩效评估,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抓好问题及时整改,巩固成效。
(二)第二阶段为实施、巩固阶段(2020年1月开始—)
1.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相关标识,结合实际,配齐、配足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与暂存空间,彻底淘汰更新杂色桶,保障分类设施统一规范。
2.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制度。持续开展培训教育,将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作为干部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实现教育培训的常态化;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切实推行,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与学校创建最清洁校园工作相结合,加强自查自纠,主动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3.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管和考评制度。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先进评选,注重培育典型示范,对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部门(单位)、班级、寝室、教师、学生给予表彰,以此促进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处理;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成立垃圾分类学生志愿队和师生监督队,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和垃圾分类检查督促,定期对不良行为进行通报批评。通过奖惩结合的方式,把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与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
全体师生以及教职员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切实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垃圾分类工作,抓好工作落实,打赢“垃圾治理”攻坚战。
(二)建立长效机制
学校专项工作组领导并统筹组织实施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联动;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要制订完善有关工作制度,明确内部管理岗位和职责,落实专(兼)职人员;逐步建立多方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协同配合常态化工作机制,形成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合力。
(三)强化督查考核。
学校专项工作组会加强督促、指导做好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定期检查垃圾分类工作落实情况,对垃圾分类工作落实有力、成绩明显的予以表扬,对落实不力、工作滞后的予以通报。各责任人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分类质量。
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方案4为了保持校园的清洁、卫生,培养师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大家的.环保能力,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垃圾分类处理实施方案,使垃圾分类回收长期化、规范化、制度化,希望全校师生遵照执行,自觉养成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好习惯。
一、组织机构:
成立我校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垃圾分类工作。
组长:田淑敏
副组长:杨理、卢博逸、罗权荣、欧秋香、李贝
组员:全体教职员工
二、分类标准:
生活垃圾推行“四分法”分类模式,一般分为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
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2.易腐垃圾包括残枝树叶、剩菜剩饭、菜叶、果蔬、蛋壳、茶渣、汤渣、禽肉、绿植、调味品、废弃食物、废弃食用油脂、抽油烟机剩油、厨房下脚料、食品加工废料等。
3.有害垃圾:包括废药品、杀虫剂、消毒剂、油漆和溶剂、化妆品等及上述废物的包装物;相纸、荧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充电电池、纽扣电池、过期药品、硒鼓、墨盒、手机等。
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包括烟头、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灰土、一次性餐具、妇女卫生用品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三、责任分工:
1.学校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统一部署相关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宣传动员、保证推广及分类工作所需经费。
2.教导处负责对教师的宣传工作、检查各部门工作完成推进情况。负责教师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
3.德育处负责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保证学生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并组织学生志愿者、社团等对师生投放垃圾的分类情况进行督促。除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外,重点将宣传倡导绿色健康和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减少垃圾产生。
具体可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融入教材,并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大力培育青少年生态文明实践学生社团或志愿者团队,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着的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实践活动。广泛采取讲故事、做游戏、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利用挂图、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网站等宣传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进教材、进课堂的基础上,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以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活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垃圾减量、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班级、带动一个学校、引领整个社会的良好氛围。
4.总务处负责设置垃圾分类箱,督促垃圾回收部门进行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清运工作。负责信息报送、阶段工作总结等。
四、阶段安排:
1.宣传动员和准备阶段
本阶段建立机构、制定方案、开展普及宣传、教育活动,设置垃圾分类箱。
2.实施阶段
按照分类标准投放垃圾,规范垃圾分类的管理。本阶段学校与社区进行共建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宣传和参与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促进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提升文明程度。
3.总结阶段
总结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期间的成败得失,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提炼有效的工作方法,改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为下一步的深入实施积累成功的经验。
五、具体要求:
1.垃圾桶摆放。每个普通教室、办公室和专用教室摆放10升的可回收物垃圾桶和其他物品垃圾桶各一个。每个楼层摆放50升的可回收垃圾桶和其他物品垃圾桶各一个。学校垃圾场摆放500升的可回收垃圾桶、易腐垃圾桶、厨余垃圾桶和其他物品垃圾桶各一个。
2.垃圾的投放。师生在学习、工作中产生的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按分类要求直接投放在室内的垃圾桶内。有毒有害垃圾必须直接投放到楼层的专用垃圾桶内,不得与其他垃圾混合。
3.垃圾的处理。可回收垃圾送到学校专用垃圾场所存放,再由废品回收公司统一回收。其他物品由值日生负责在放学时投放到垃圾场内的分类桶中,如上课期间已满则可就近投放到楼层的分类桶中,由环卫部门负责清理运输。有毒有害垃圾由专人负责集中投放到垃圾房的相应垃圾桶内,由总务处联系环保部门回收处理。
4.厨余垃圾的回收和处理。学校暂时仍然采用原来的方式,由专人收集后统一处理。
六、其他:
1.本方案自制定之日起实施。
2.本方案为初稿,我校会在垃圾处理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