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演讲稿

教师节发言稿

时间:2025-02-21 14:56:54
教师节发言稿精选15篇

教师节发言稿精选15篇

在现实社会中,能够利用到发言稿的场合越来越多,发言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场合来确定,要求情感真实,尊重观众。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发言稿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节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节发言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你们好!

在这硕果飘香,流金溢彩的初秋时节,在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在此隆重集会,共同庆祝我们自己的节日,心情十分激动,首先祝在座的老师们节日快乐!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县教育局的具体指导下,20xx年我校高考再上新台阶,本科达线2245人。其中一本达线520人,同比增加94人,增长率为22%;二本达线1237人,同比增加40人,增长率为3%;三本达线1898人,同比增加133人,增长率为7.5%(以上不含艺体)。刘x同学以697分被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录取,陆盼盼同学643分、武鹏程662分居全县文、理科第一名。我校包揽全县文理科前10名,前20名我校各占19名,前50名我校各占45名,前100名我校各占93人。600分以上文科39人,理科142人,合计181人。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校师生上下一心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做法可简单的概括为“1234”

一是盯住一个目标,即高考任务,落实“心中有标,目中有人”。

二是突出两个核心,即抓好班主任和学科组长两个核心,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三是加强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第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线,以高考考点复习为面,第三轮复习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试能力。

四是强化四种意识,第一强化高考研究意识,要求高三任课教师做好“三个统一,三个贴近,三个突出,三个研究,三个训练”;第二强化精练意识;第三强化心理教育意识,第四强化团队意识。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自身不足,这不足即是我们今后工作的方向。一是强化高考研究,二是优化教师队伍,三是加强优秀生的.培养,四是协调五种关系,提高教学效率,即协调学科间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协调指导与主导的关系,协调培养优秀生与转化学困生的关系,协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协调学习与休息的关系。

感谢县委县政府对全县教育工作的关切和投入,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办学条件,感谢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教育工作是一项艰苦的系统工程,我们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但我们将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争取更上层楼,早日跻身省优秀示范高中的行列,以优异的成绩给全县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卷。

谢谢大家!

教师节发言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公共教育学院的徐京魁。今天非常荣幸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浅薄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我出生在一个父严母慈的教师之家,父亲是一名语文老师,母亲是数学老师。父母都是治学极其严谨教学极其认真的人。回忆起童年少年的生活场景,有几个画面历历在目。一是母亲总是坐在台灯下,用铁笔在钢板上刻试卷,一笔一划、一图一表工整异常;二是周末时家里总是非常热闹,那是父母的学生到我们家来玩,灯谜晚会、化妆舞会,其乐融融。三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晚上,在北方略有些凉意的校园里,我手里提着母亲为不能回家过节的学生准备的月饼和水果,匆匆走在去他们的教室的路上。后来,我上大学离开了家,工作来到我们学校,期间也常听到看到,每年过年,总有天南海北的'学生到家里看望我父母,更有多年前的东北的学生,两鬓已经有了白发,专程到北京,在北京站一下火车,抱住老师放声大哭,哭得像个孩子。

我爱学生、我爱教学、我爱学校,源于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垂范。记得我刚来到学校,要成为一名教师时,父亲给我的叮嘱我一直铭记在心,也是我多年来的人生原则。父亲说:做老师一定要认真、要对学生负责、千万不能误人子弟,要做一个好老师!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首先,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第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一个老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而非“人师“了。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使命和社会责任。

第三,师者,智者也。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也。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应该是要有一潭水、一湖水。

最后,做一名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应该是充满爱和信任的,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我有一些自己的经验想在这儿和大家分享,我们基础课的老师经常要上高职班的课。在给高职学生的教学中,特别是一年级下学期,往往是孩子们最不知道学习最不懂事的时候,我奉行的教学原则是“永远尽量要求每一个学生,也永远尽量尊重每一个学生“,用“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理智的严厉严格相结合的爱“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下来,教学过程顺利轻松,我爱他们,学生也知道爱我、爱上我的课,愿意听我的话。现在,在校园里老远就热情地叫我,跑过来围着我、给我大大拥抱的、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好想你“的很多都是高职班出来的孩子。

如今,我们的学校正在蓬勃发展,我们的学生正需要从学校从老师的身上汲取品德、知识和素质的营养,丰满羽翼、一飞冲天。我们湖南外贸职院的教师们正处在重任在肩,也更是可以大展拳脚的黄金时代。在今天这个开学的欢乐日子,在第三十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用以上的话与各位同仁共勉!

教师节发言稿3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XX市第三中学xx届xx班的xx。前不久刚被英国兰卡斯特大学会计与金融专业录取。今天能回到这里和大家一起庆祝教师节,我感到非常荣幸。三年前的我还和你们一样,穿着校服站在这里,听着学长学姐们演讲。那时候的我也和现在你们当中某些同学一样脑子里还在复习要背诵的古诗,或者在为临近的高考紧张,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拿着全英综合排名第九,会计与金融专业全英第二的兰卡斯特大学录取书回到这里和你们分享我过去这几年的成长。其实我就是个普通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 ……此处隐藏12227个字……事业新的篇章!

最后,再次祝愿各位领导事事顺心、事业辉煌!祝筻口的教职员工们教师节快乐,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胜意!

教师节发言稿15

我被安排在这次会上代表教师作一个发言。我可能无法代表别人说话,我说的只能是我自己的想法。不过,教师之为教师,有他的共性,所以我的话可能会引发其他老师的共鸣,因此也可能有一定的代表性。

我想谈一个话题,叫做“守住教师的本分”。我自己不见得能做得好,但想通过这个话题的讨论,与各位共勉。

我个人自1973年从教以来,算起来差不多40年,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教过了,只差幼儿园还没教过,我考虑能否在退休以后再来过把瘾。

孟子讲,“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三乐,是人生最高的乐或幸福,甚至“王天下”都不在其中。用今天的话说,给我当总统都不换。第一乐讲家庭生活,第二乐讲做人的原则,第三乐讲人生的事业。这三乐,第一条是“命”,不能选择;第二条是做人的本分,用康德的话讲,可以说它是一个绝对的命令,做任何事都须以它作根据,是人之作为人的一种必然选择;第三条作为人生的一项事业,是一个可能的选择。对这第三条,我与孟夫子心有戚戚焉,也在其中感到了极大的快乐和幸福。如果人生有第二次选择,我还会选择做教师。

就自己这几十年做教师的体会来讲,我觉得孟子讲的这“三乐”中第二条最重要,它是我们做人的本分,有它作为根据,人生才能真正具有内在的“乐”或真正的幸福。包括做教师在内的人的所有事业成就,均须以第二条作为根本。

先儒讲“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孔子重正名,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学》讲人要有所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等,都是说人在社会生活中,各有分位,应守住自己的本分。君要做得像君的样子,臣要做得像臣的样子,为父、为子、为国民、为老师、为学生,都应如此,借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事物要符合自身的概念,才是好、是善。

在我们现在所处身的这个高度物化的社会环境里,人要想守住本分,合乎自身的概念,很不容易。(发言稿 )为官,经商,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当教师的处境要好一点,但外面也有诱惑,怎样守住自己的本分,对得起“师”这个名,就很重要。

“师”的本分是什么?韩愈《师说》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三者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传道”一条最重要。韩愈解释说,我们尊之为“师”的.,不论少长,能“闻道”即可为吾“师”。所以说“吾师,道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不是说我有了一个教师的职位,就可以是“师”。闻道、得道,是“师”之所以为师的标准,它也规定了教师的本分之所在。

首先,这个师“道”,是一种人格的要求。

今天的教师,是一种负责传授知识的职业化的工作,与古时的“师”有所区别。按钱穆先生的说法,中国古学是一种通人通儒之学。金岳霖先生也说,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他的学问就是他的传记。梁漱溟先生亦因终生笃守其信念而行,而被称作“最后的儒家”。故古来言师道,为人与为学是一体的。我觉得,现代学校教师虽然已成职业,但先儒有关师“道”的教训,仍然有效,它的精神还应该继承。职业虽然分途,但在教师个体身上,做个好人与好的专家、学者应该是一体的。

其次,这个师“道”,对学问也有一种要求,这就是学问要有内在的一贯性和真实性。

《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孔子的特点是博学多闻,孔子说,“非也,予一以贯之”。又说,“吾道一以贯之”。孔子学无常师,他的学问虽博却不驳杂,就是因为有一贯之道贯通其中。今天知识爆炸,学生了解的东西我们教师可能都跟不上。在学问上有一贯之道,面对这信息爆炸的时代,才能应对裕如,具有一种转世而不为世转的能力。

我们教师现在压力很大,有很多任务,发表论文有数量、级别要求。这促使很多人为发表文章而发表文章,今天的文字与昨天的文字自相矛盾,自己跟自己打架,这就不行。我们呼吁官方学术评价的体系要逐渐改变,提供一个使学者真正可以做到真积力久,厚积薄发的学术环境,这样我们的学术才能是真实的,才能有扎扎实实的进步。但我们自己亦应首先对自己有这个要求。

我自己是一个笨人,写东西慢而且少。有两个字,叫做“不敢”。不考虑成熟的话不敢说,不敢发表。不过,这里面也有爱惜自己羽毛的意思。从效果来考虑,应景的文字发出来,对自己不是加分,而是减分;从长远看,做这样的事其实很傻的。我自己平时看书,注意积累一些问题。对有些问题,从有想法到能够贯通,再把它写成文字发表,有的要间隔二三年,甚至十年。这当然是因为自己资质愚钝,只能做人一己十,人十己百的事。我不否认人的资质差异,有人就是又好又快,那是天才。一般人还是需要下点“慢”的功夫,才能做成像点样的东西。我对自己的学生也提到这样的要求。我讲《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第一讲绪论,就题为“形成属于你自己的方法”。

其三,从这个师“道”对人格的要求延伸到教学或韩愈所说“授业、解惑”,传统的教育所倡“成德之教”,在今天仍有意义。

古代教育以成德为本,“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现代教育则不同。现代大学基本上成了教授知识、技能的场所,而缺乏教化的职能。我研究儒学,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近代以来政教分途,西方在学校知识技能性的教育之外,还有宗教等作为人的精神人格教养的体制保障。当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完全西方化,导致了整个社会德性人格教化体系的缺失。我们的人文学科是否可以承担这样一种责任?

近年,民间自由讲学的传统在慢慢恢复,很多书院、学堂、读书会逐渐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向传统的民间学术回归。校园人文学术环境对此也有相应的反映。我自己和我们的教学科研团队,都较注重这个方面。我们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上加大这方面的分量,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以直观的方式使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经典诵读一类的社会活动。20xx年底,我们组织成立了“辅仁国学讲坛”,每年邀请一些国内外著名专家莅临演讲,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与专家进行交流。20xx年9月,中国哲学和伦理学专业的研究生组织发起以研读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活动内容的“辅仁读书会”,本学科老师轮流作指导老师。辅仁读书会遵循“传习经典,修养身心;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宗旨,组织读书会,并开拓《木铎新声》会刊、读书博客等多个学术平台。读书会依托他们的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了研读经典的文化平台,提供了师生交流的机会,凸显出校园文化自身超越专业阈限的人文教养、德行教化这一方面的作用,对弥补大学偏于知识技能化的缺失,是有很有意义的。它反过来也促进了同学们对专业的兴趣,二者起到了相得益彰的作用。这当然只是一种探索。但我们需要有这样一种意识:中国社会要逐渐形成自身体制化的人文素养教育机制,这一点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人文学科对此似应有一份责任。

以上是自己有关教师职责、本分的一点体会,讲得不对的地方,敬请批评。谢谢!

《教师节发言稿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