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教学反思

嫦娥奔月教学反思

时间:2025-04-10 08:22:49
嫦娥奔月教学反思13篇

嫦娥奔月教学反思13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嫦娥奔月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嫦娥奔月教学反思 篇1

经过反复斟酌比较,才定下教案。我大体的思路与以前大相径庭,在第一课时读熟字词句概括文章的大意的基础上,第二课时一上课便要求小组合作讨论,同学们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在小组展示时我出示了要求1、你读懂了什么?(找问题)2、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从课文当中找出相应的句段或关键的短语、词语汇报。)3、由此你想到了什么?(拓展)4、你有什么问题?(质疑)

小组展示时,学生们都表现的很好。能从课后的练习入手,从文章中找出有关的`句段。并说出嫦娥的善良,美丽和甘愿牺牲自我的品质。并能与下面的学生互动质疑。由于担心课堂的秩序,学生交流时,我并未展开讲解,只是要求注意倾听,对重点语段画一画。而后又抓点提升,以嫦娥这个人物为主线,学生走进文本时抓住接济、周旋并适时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使文章更加饱满,引导学生体会逄蒙的人物特点,反复体会引读。最后,体会嫦娥奔月的这一幕,并配上音乐引读,教学达到高潮。引导学生说说此时此刻你如果是嫦娥你会想些什么。这时,时间已过大半,所以设计的练习在练习时比较仓促,效果并不好。

如果在抓点提升时,只找出课文中描写嫦娥的重点句段,进行引读后,立刻进入练习。时间会比较充分,教师适时引导交流,并从学生的练习中找出问题,再讲解。寓教于练,学生掌握知识会更加牢固,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在教学时才能轻松自如。

  嫦娥奔月教学反思 篇2

《嫦娥奔月》这篇课文叙述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免于受害,忍受夫妻离别的痛苦,吃了长生不老药奔月成仙的事,意境优雅,情节动人。课文要求教会学生能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熏陶。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着重让学生在品读感悟的过程中感受人物的美,力求做到在读中悟,悟中读。课文以《嫦娥奔月》为题,我个人认为课文的第一主人公是嫦娥,后羿和逢蒙的出现是为了烘托嫦娥。课文第六小节就具体描绘了嫦娥奔月的情景,于是我把它看作课文的重心,以它为主线,串起了整堂课。上课伊始,我从插图入手,请学生想象嫦娥奔月的画面,引出第六节。品读关键字词,感受嫦娥奔月诗意与优美。接着我把学生引向画中人——嫦娥。默读课文,圈画表现嫦娥性格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这篇课文文字虽然并不深奥,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多彩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载体与空间。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展开交流。从总体上把握两点: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接济”的意思。通过表演让学生理解什么叫“周旋”,怎么周旋。在再现了那个惊心动魄千钧一发的时刻以后,让学生再来读一读第六节,感受嫦娥奔月的壮美。

这时候我安排了一个情境说话。嫦娥迫不得以离开人间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她会说些什么?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感受时,脑际已经生成了丰富的内心视象,也真正走进了嫦娥的内心,明白了嫦娥的无怨无悔。最后我把视线引向后羿,通过他的连声呼唤,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嫦娥为了大伙舍弃个人幸福的纯洁与伟大。这时学生再读第六节,感受到的是嫦娥奔月的凄美。我希望通过一遍遍地读,一层层深入,让嫦娥为民着想、牺牲个人幸福的美好形象久驻学生的心间。由于时间没把握好的原因,最后一小节的处理十分苍促,学生没有能够体会到月亮为什么代表了人们的企盼团圆的心?为什么八月十五的企盼更会让人生发对美好的无尽追忆与感怀?还有学生在表演嫦娥与逢蒙进行周旋时,虽然能够表演,但言语比较苍白,没有体会到嫦娥的机智,我想如果之前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准备的话,效果可能就会大不一样。

  嫦娥奔月教学反思 篇3

《嫦娥奔月》这篇课文述说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使老百姓免于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奔月的事,意境优雅,情节动人。在教学中我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始终放手让学生去读、去品、去说、去发挥,进而走进文本,最终实现文本之间的对话。

一、抓住人物特点,品读感悟文字

本文描写了三个人物:力大无比、为民造福的后羿,奸诈贪婪的逢蒙、美丽善良、机智勇敢、为民造福的嫦娥,人物性格鲜明,形象迥异。在教学时,我以这三个主要人物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能反映人物特点的词语并圈画下来,品读感悟,最后进行交流。如:在体会后羿是一个怎样的人时,学生一下子就说到了“力大无比”这个词语,并能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抓住“登上”、“运足”、“拉满”、“射下”等词语感悟他的力大神勇,以及受到乡亲们敬重的原因。最后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二、引导想象,体验人物内心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嫦娥奔月时的'内心活动。我设计了“嫦娥就这样飞走了,此时的她回望着人间,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留念,她会想些什么或说些什么呢?请你来描述一下嫦娥此刻的心情。” 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使学生进入文章的角色中,让学生体会到:她可以让乡亲们少受到伤害,救了乡亲,感到很欣慰;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她感到很遗憾;她很留恋人间美好的生活,舍不得离开他心爱的丈夫……

三、抓住主要环节,感受人物品质

“嫦娥如何机智地和逢蒙周旋”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周旋”一词时,虽然课前预习学生已查过词典,但为了让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周旋”这个词语的意思,我设计了一个师生对话表演,引学生“上路子”了,才放手让他们自己发挥。学生参与比较积极,也在趣味表演中理解了“周旋”,并体会了嫦娥的机智勇敢。

回顾整堂课,我觉得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课堂后半截内容安排不够紧凑,教学语言缺乏渲染力,驾驭课堂的能力也不够娴熟等。我想,作为语文老师今后还要多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品位,多去钻研学术类的著作,还要注意对课本的挖掘,综合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嫦娥奔月教学反思 篇4

《嫦娥奔月》的故事从远古一路走来,尽管一走就是数千年,可人们还是由衷地喜欢它,一辈辈地传诵着,就因为故事中蕴藏着动人的美。给人温暖、给人力量、让人感动,久久不能忘怀。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力求通过语言的品味,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荡涤。

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预设的教学是:引导学生用心去阅读,在阅读文本中去生成。一是在语言文字中去生成体验。让学生研读揣摩,深化体验。二是在语言文字中去了解人物特点,重点研读文本,剖析人物性格特点,走进人物内心,从而学习嫦娥善良美 ……此处隐藏6562个字……娥,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研读文中描写人物语言、神情、动作、心理的语句,体会三个人物的不同特点,并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对人物的认识。

譬如:后羿的“勇”。其射日时的一系列动作“登上、运足、拉满、一口气射下”等,有力地表现出人物的无比神勇。逢蒙的“奸”。其人心怀叵测,混在门徒之中,偷取仙药时“假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闯、威逼、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充分暴露出阴险、贪婪的嘴脸。嫦娥的“美”。不仅外表美丽端庄,飘飘悠悠飞行姿态美丽,更兼内里正直善良,心底无私纯正。故事流淌怎样的“美如果说研读人物的个性特点属于部分条块的深究,那么在此基础上就应将条块融成整体,走进文字想象故事描绘的意象了。

这篇课文文字虽然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多彩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载体与空间。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人们常说,美的力量是永恒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从远古一路走来,尽管已走了数千年,可人们还是由衷地喜欢它,一辈辈地传诵着它,就因为故事中蕴藏着动人的美。请你们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觉到这个故事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这是一个开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会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壮美——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英雄后羿神勇无比,为民除害,给人阳刚之感。即便是对嫦娥的描写,也能捕捉到这样的体验。面对逢蒙提剑威逼,她毫不畏惧,机智周旋,弱女子显壮举。凄美——嫦娥吃了仙药飞往月宫。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嫦娥在月宫每日里只玉兔相伴,行只影单。后羿嫦娥四目相视,可无缘再聚。后羿“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有情人从此天上人间难聚首,此情此景,怎不叫人一掬同情之泪。甜美——后羿嫦娥从此离隔,可以想见思念总比那日头长。

月圆之际,便是那嫦娥悄然伫立桂花树下,深情凝望丈夫后羿之时。身虽不能至,心已相印天荒地老。这等情感确乎让人心生甜蜜。柔美——嫦娥美丽善良,心地纯洁,是个典型的东方女性形象。优美——“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出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景物纯净、明澈,画面诗情画意,充满遐思。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感受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内心视象,这时教师应当适时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要注意的是,指导一定要从开掘心理体验的角度着手,要注重个体体验的差异与多样,不宜过分强调技巧。月亮代表我们的心每一个优秀的文本都会留下一定的阅读空白,使得读者能够借助自己的阅读积累与生活积淀积极参与文本的二度创作。《嫦娥奔月》的故事同样也有这种“疏可走马”的.自由空间。

教师在引导学生领会课文整体内涵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走进人物内心,并试着外化其心理。不要表层地将此理解成单纯的“读写结合”,这其实是为了进一步体验人物的心灵世界,探究美好的栖息之地,是一个通过“立言”以“立人”的平台。这一板块同样应该赋予学生个性展示的自由。可以指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相关部分,各自想象后羿、嫦娥或者乡亲们的内心活动,而后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加以文字物化。这是一个蒙罩着“美”的纱衣的故事,学生的想象应该协调于文本的整体风格,为此,教师也可以设置几个“范围题”,让学生情有所依。譬如:“月亮代表我的心(嫦娥)”、“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后羿)”、“你看你看月亮的脸(乡亲们)”等等。哪个嫦娥叫人爱嫦奔月的故事历来有几种“版本”,课文所叙只是“一家之言”。

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这一资源,介绍另外的传说“版本”。

“版本”一:根据《淮南子》记载,后羿觉得对不起受他连累而谪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好让他们夫妻二人在世间永远和谐地生活下去。嫦娥却过不惯清苦的生活,乘后羿不在家时,偷吃了全部的长生不死药,奔逃到月亮里去了。结合这一材料还可以补充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版本”二:有一年,天空出现了十个太阳。后羿决心拯救百姓,天天苦练射术。可是,河伯对他恨之入骨,不断骚扰。后羿十分烦躁。一位大仙给了后羿一丸仙药,告诉他河伯报仇心切,他将面临大祸,吃了这药,便可摆脱人间一切磨难,升入月宫。嫦娥非常痛苦。她想到丈夫肩负射掉九个太阳的重任,乡亲们需要他。为了让河伯对她死心,为了让丈夫排除杂念,全心为民服务,她决心牺牲自己。主意打定,她找出仙药吞了下去,飞上月宫。后羿把痛苦、惆怅化作了力量,终于战胜河伯,射掉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类。

在呈现了相关材料后,组织学生比较、鉴别、讨论:你们喜欢哪个嫦娥,为什么?这既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比较阅读能力,训练了批判性思维能力,更领略到人们对美好的追求与向往。讲述、诵读、想象、体验、比较,就这样,嫦娥为民着想、牺牲个人幸福的美好形象将久驻心间,八月十五的企盼更会让人生发对美好的无尽追忆与感怀,古老的神话必成为民族共同的记忆。相关链接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嫦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

  嫦娥奔月教学反思 篇13

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讲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的故事,赞扬了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教学中我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但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引导和指点。当我自读第一遍课文时,我发现文中描写月色的词语比较难读,便在初学课文时,将这些词一同出现,指导学生朗读,这样可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初读关。为了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伊始我给学生课前的这一富有儿童色彩的童话情境叙述,犹如一块磁铁紧紧吸引了学生的心,学生们纷纷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探究的.兴趣,从而为下面探究文本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

除此,我试图让学生在读中想象,从而培养语感。 这个故事情节感人、通俗易懂。如在了解学生爱想象的特点以后,适时安排相关想象练习:想像好心的嫦娥帮助老百姓的情景。、读一读第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想象练说:当美丽善良的嫦娥升天成仙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等。课堂上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发挥,体会人物情感,然后有感情的朗读相关语段。教师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引导学生创设成为一种具体可感的情境,并对一些情境优化,并将他们引入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到乐趣,从而保持思维的敏捷,使他们对文本的探究能不断进行。

《嫦娥奔月教学反思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